近5年來,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次點名“高價彩禮”,從中央到地方,積極推動婚俗改革實驗區建設,“低彩禮”“零彩禮”悄然成風,高價彩禮得到一定遏制,摒棄婚嫁陋俗正成為更多人的共識與行動。(人民日報) 西周的《儀禮》上記載:“昏有六禮,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征、請期、親迎?!逼渲械摹凹{征”就是現在的“彩禮”。彩禮表達了對婚姻的心意和慎重,通常蘊含美好的祝愿。早在先秦時期,彩禮主要是鳥獸等獵物,價值并不十分昂貴,主要體現了“禮儀”的意義。 時至今日,隨著經濟社會發展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彩禮也水漲船高,一些地方甚至出現“天價彩禮”。網上,有關彩禮的話題具有較高的社會關注度,不時見到“2022各地娶媳婦價目表出爐,江西35萬位居榜首,福建30萬緊隨其后”“網友反映莆田一地彩禮高達 200萬”等新聞。毋庸置疑,在一些地區,天價彩禮已經成為適齡青年男女結成佳緣的一大障礙。 去蕪存菁,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。彩禮文化植根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,然而從古至今婚姻制度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,包辦強迫、利益交換式的封建主義婚姻陋習早已成為過去式。把婚姻當“買賣”的做法不是不對,而是錯得離譜。實行自由平等的婚姻制度,婚姻締結基于男女雙方情感基礎,彩禮內涵也應從“價值”屬性隨之轉變回歸“禮儀”屬性,以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現代社會婚戀需求。 疏管并進,促進婚嫁習俗煥發新機。有關部門應及時出臺民俗風俗指導意見,加強宣傳教育,大力推崇彩禮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,疏通婚嫁理念這一經絡,從思想上源頭上推動文明婚嫁新風尚;要管好“關鍵少數”,制定黨員干部婚嫁規范,發揮良好示范帶頭作用,形成一定范圍內的婚嫁潮流,引領社會移風易俗;要整治“重點地區”,對一些天價彩禮泛濫、婚俗陋習嚴重的地區,紀檢部門、宣傳部門、民政部門等要聯合制定整治方案,剎住不正之風,讓婚俗回歸其本真面貌。 存正道、守正心,倡導樹立文明新風需要穩扎穩打,抵制歪風邪氣更要筑牢思想防線、制度防線。如同樹木的茁壯成長需要不斷修剪枝芽、消滅蟲害,文明婚嫁之風也需要社會各界長期共同努力建設,才能助力婚姻家庭幸福,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。(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漫茜) |